首页 >> 统计信息 >> 正文
 
 
鞍山:学习借鉴先进经验 促进园区提质增效

开发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和牵动区域,逐步成为我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然而,随着全市经济换挡调整、提质升级,开发园区也要提高发展速率。为强化园区载体,推动园区集约高效发展,市统计局在省内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为我市每个开发园区选取一个参照系,进行专题研究分析,以开阔发展视角,汲取先进经验,及时发现和弥补我市园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为开发园区“开方取药”、排忧解难。从“同质”角度出发并结合园区实际情况,为海城经济技术开发区选取了产业结构相近的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参照系进行比较研究。

一、园区发展情况比较

(一)自然情况

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营口开发区)成立时间早于海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海城经济区),营口开发区成立于1984年,是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而海城经济区成立于1992年,2002年晋升为省级经济开发区。两园区产业结构都是以工业为主,服务业为辅,各具发展特点。

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辽东半岛中部、辽东湾东岸,具有沿海港口、海运交通等区位优势,下辖熊岳、红旗、卢屯3个镇,海星、海东、红海、望海4个办事处,43个社区,48个自然村。面积268.3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6.4万人。依托港口交通、资源优势,重点发展钢铁深加工业、新兴装备制造业等工业产业和旅游业、物流业等服务业集群。

海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海西新城的核心区,是沈阳经济区和辽宁沿海经济带之间的战略节点,境内有沈海、丹锡高速公路,哈大、盘海营高铁和长大、沟海铁路纵横交错,拥有9个高速公路出口,具有陆运交通便捷的区位优势,下辖西柳、南台2个镇,验军1个办事处,22个社区、居委会,22个自然村。面积220平方公里,户籍人口22万人。依托园区区位交通、商贸物流、配套产业优势,重点发展专业市场、市场配套加工业、能源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二)主要经济指标情况对比

1.营口开发区经济外向度较高,出口规模相对较大。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外向型经济为主,今年1-9月共出口创汇12.8亿美元,是海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13.5倍,出口总额占GDP比重为3.4%。而海城经济技术开发区1-9月仅出口创汇0.95亿元,增长2.9%,出口总额占GDP比重为0.5%,低于营口开发区2.9个百分点。

2.海城经济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较快,但单位投资规模不高。1-9月,我市海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0.9亿元,比营口开发区多30.7亿元,同比增长27.9%,而营口开发区为负增长,海城经济区高于营口开发区36.3个百分点。从项目数看,海城经济区项目总数高于营口开发区,但单位项目规模相对较小,主要是集中在亿元至10亿元之间的项目,10亿元以上大项目数少于营口开发区。1-9月,海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共有千万元以上项目158个,比营口开发区多27个,累计投资240.9亿元,同比增长27.9%,其中1亿元—10亿元项目123个,多于营口开发区38个;10亿元—50亿元项目6个,少于营口开发区21个;50亿元—100亿元项目1个,与营口开发区相同。同时,海城经济区的项目平均投资额低于营口开发区的项目平均投资额,海城经济区项目平均投资额为1.5亿元,而营口开发区项目平均投资额为1.6亿元。

3.财政状况差距较大。1-9月,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财政收入45.7亿元,多于我市海城经济技术开发区41.4亿元,增速与去年持平,占GDP比重为12.1%,占营口全市比重为30%;我市海城经济区实现财政收入4.3亿元,同比下降22.4%,占GDP比重为2.5%,财政收入不容乐观,占全市比重仅为2%,比营口开发区财政收入占全市比重低28个百分点。

(三)主导产业及项目构成情况

1.主导产业。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形成了工业和服务业齐头并进的产业格局。旅游业、物流业、房地产业、金融业、餐饮商贸业支撑服务业发展的五大板块已经形成,并以其资源优势,打造了以“海滨温泉”为品牌的服务业集聚区,2014年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8%。钢铁深加工、新兴装备制造、新型材料、食品饮品四大工业产业集群也已形成规模,蓬勃发展。其中钢铁深加工产业集群以临港工业区为载体,以鞍钢股份鲅鱼圈钢铁分公司为龙头,集聚了北钢管业、辽宁佳拓重型装备制造等重点企业。

海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依托园区区位交通、商贸物流、配套产业优势,重点发展专业市场、市场配套加工业、能源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打造沈海高速沿线的40平方公里专业市场集中区,西柳、南台两大市场已经形成以服装、箱包为主的产业集群,其中西柳先后获得中国裤业名镇、全国十大服装专业市场、全国首批知识产权规范化培育市场等荣誉称号。发展了以石油钻井、油田运输、天然气储罐等成套技术装备为龙头的能源装备产业,目前基地内已落户辽宁瑞丰、华信重工、沈阳铸业等企业150家,2013年实现销售收入74亿元。

2.项目构成。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2013年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20个,投资总额837亿元,包括沈阳鼓风机、无限极生产基地、北方重工、新东北电气波纹管等工业项目23个,其中无限极健康食品生产基地项目用地面积33.16万平方米,预计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50亿元,实现利税5亿元,为当地提供超过1000个就业岗位。万科海港城、圣亚岛(圣亚海洋世界)、红星美凯龙等服务业和高科技项目95个,其中圣亚海洋世界项目位于熊岳河口填海区域,总投资45亿元,建成后将是营口第一个海洋主题公园、营口第一家海豚治疗自闭症儿童中心、中国第一个原创知识产权海洋文化项目、美国以外第一次DiscoveryCove业态的引进。中国航天产业园、中船物流园等21个项目正在积极推进。港口物流贸易园引进中铁物资、五矿集团等物流企业60家。

海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截至今年1-9月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62个,投资总额230.7亿元,包括海城义乌中国小商品城、中国体育用品博览城、中国北方水暖城等专业市场集中区6个重点推进项目,其中海城义乌中国小商品城是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个域外投资合作项目,主要建设小商品专业市场及配套商业设施;宏基工业城、义乌小商品加工产业园等市场配套产业园区4个重点推进项目,辽宁瑞丰与陕汽集团合作项目、北方防腐钢管与中国能源建筑集团合作项目等能源装备产业基地5项重点推进项目。

二、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主要经验

开发园区发展速度和扩张规模决定着一个地方经济的总体实力,也是一个地方经济繁荣与否的重要标志。通过外出学习调研,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主要经验和做法是:

(一)外向型经济格局,为园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地理位置优越,拥有得天独厚的港口优势。它把开放和引进作为加快发展的根本之策,在招商引资上,成立了17个专业招商部门,设立南北两个驻外招商办事处,瞄准世界500强和国内大企业,全力开展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目前,在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落户的外商投资企业400余家,重点引进了国际20强修造船企业。同时,大规模宽领域开展城市推介,提高了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赴欧、美、日、韩等国外重点区域,到北京、上海、深圳等国内重点城市,多次开展主题推介活动。承办国际海滨温泉节等大型节庆活动,举办《同一首歌》、温泉论坛等高端文体活动,扩大了对外影响力和知名度。

(二)优化细化招商政策,打造优越的创业环境

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充分发挥区位和沿海开放优势,加大优惠政策倾斜力度,改善投资环境,有针对性地制定了一些鼓励招商引资的相关政策,并出台相关制度,政策细分化、公开化,强化政策的针对性、有效性、导向性和公共性,包括引进工业项目政策,如产业政策、环保政策、土地政策、规划要求等,并有针对性地对高新技术企业、外贸出口企业、中小企业等制定了相关的优惠措施,如减免税收、资金倾斜、重点扶持等;对于鼓励生产性项目也有相关规定,如对生产性企业的税收、土地使用、职工等都有相关补贴福利等。这些政策对于扩大招商引资项目,吸引商户投资,合理有效利用资源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发挥政策的综合效应,营口开发区也引进了一批省内外市项目,如新东北电器、北方管业项目,努力创造引得来、留得住、有奔头的投资环境,使单一效应的环境因素产生叠加效应、磁场效应和连锁效应,吸引了大量的人流、物流、资金流,推动了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三)注重产业集群建设,完备园区发展载体

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一直注重产业集群的建设和培养,采取有效措施,针对原有园区小而分散、载体不大、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突出问题,统筹规划,果断对区内7个工业园区进行整合,规划建设了临港和滨海两个工业区。同时发展了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四个工业产业集群。目前,两大工业区已被列入辽宁沿海经济带重点发展区域。今年上半年钢铁深加工、新型装备制造、新型材料、食品饮品四大工业产业集群实现产值259.5亿元,增长8.7%,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59%。海滨温泉服务业集聚区获批为省级服务业集聚区。集聚区形成,聚集效应凸显,完备的园区发展载体,拉动了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经济发展。

(四)推进金融机构发展,提高金融服务质量

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结合区域发展战略部署,引导各大金融机构通过广布网点、增加授信等方式,设立和引进金融机构,如招商银行、广发银行、阜新银行,盛京银行、大连银行等地方股份制外埠银行入区营业,金融环境日趋改善。加大对工业园区的金融支持,确保重点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在建、续建项目的资金供给,着重为高新技术产业、新兴装备制造业等事关区域发展的核心产业提供金融服务。区内银行效益不断向好,2013年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12亿元,增长28%,各项贷款余额557亿元,增长17.8%。

同时,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注重科技教育的做法也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整合教育资源,强化人才培养,参与代招,利用6-7年时间,成立营口理工学院,区一高中也被列为“清华大学新百年领军计划”优质生源基地;构筑以技术研发、总部经济、培训中心和产业孵化为主的新兴产业基地。

三、促进园区发展的几点启示和建议

海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经市委、市政府2013年重新规划运行一年多的时间,截至今年1-9月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0.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多55.2亿元,利用外资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多0.4亿美元,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其先进的经验做法,也给了我们多方面的启示,为我市加快开发园区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一)提升园区对外开放水平,推进园区创新发展

开发园区是地方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基地。提升园区对外开放水平,发展外向型经济是地区经济振兴的重要途径,也是加速城市化进程的重要载体。

海城经济区虽利用外资水平在不断提高,但外贸出口规模还相对不足,需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水平。一是要在开发思路、经营体制、招商机制等方面,先行一步,大胆探索,加强园区自主创新能力。整合市内或园区内高校和科研机构,以及省市内外知名高校创新要素,并积极争取与国际国内著名院校、研发中心、工程中心、大企业开展合作,加大科技投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吸引外商投资,加快与国际国内新科技资源实现零距离对接,带动更多企业主动创新升级,促进园区产业向高端移动。

二是培育和引进能够站到国际平台上发挥影响的大项目、好项目。顺应国际国内经济调整变革的新趋势,加快承接先进地区的产业转移。把握二次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机遇,到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省份,去寻找项目,发掘商机。同时注重对园区的宣传推介,提高影响力。

三是扩大出口,给予出口创汇企业更多优惠政策鼓励,组织协调流通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促销活动。同时支持鼓励入园企业上市、发行债券,引导园区企业进入国内外证券市场。支持金融机构在园区积极开展知识产权抵押、可动产抵押等多样的金融创新。以更加开放的姿态,重视和加强海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设。

(二)紧抓项目投资建设,提高投资效率水平

处于海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现在的发展阶段,投资建设仍是拉动园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当前园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依然是抓项目建设,没有项目就没有发展,并且要有实实在在的产业项目作支撑。海城经济区在招商项目、扩大投资的同时,更要大力提高投资效率,一方面要控制制造业盲目和重复投资,对主导产业的投资重点应着眼于长远利益,力求避免只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确保新上项目顺利开工,续建项目如期复工,确保项目早落地、早建成。另一方面要加大对第三产业的投资力度,加大对现代服务业的投入,比如网络经济、信息咨询等新兴业态的投入。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交通运输等生产性服务业,改造提升商贸、餐饮、住宿等传统性服务业,大力拓展文化休闲、体育健身、医疗保健、家居装修、社区服务等新兴行业。

(三)强化政策体系扶持,优化园区发展环境

环境代表着形象,蕴藏着后劲,体现着实力。加大对园区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要进一步下放审批权限,减少审批环节。对行政事业性收费、经营服务性收费和各类基金项目不合理项进行清理,组织物价、财政、审计等部门对涉企收费单位开展专项检查,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在园区内重点企业设立优化环境监测点,聘请园区管理人员和企业负责人为优化环境监督员,深入园区企业开展监督测评,实时监测园区企业经营环境。同时进一步明确各种优惠政策,理顺管理体制,在政策、体制机制方面给园区企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重点支持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优惠政策公开化、细分化,具有针对性、有效性。加之建设高校、商业、住宅、金融、科研、教育、卫生等配套服务区。内优环境,外塑形象,不断优化海城经济开发区发展环境。

(四)培育优势产业聚集,发挥重点集群效应

产业集群是有效的区域发展战略,是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也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虽然海城有着诸多资源优势,但仍然面临着资源和环境的更大约束,为此,要把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作为园区发展的主要抓手,一是引导布局分散的中小企业逐步向产业区集中,逐步将众多优质企业集聚成优质产业,推动产业实现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集约化。二是将主导产业集群做专、做精、做深、做透,逐步提高产业配套水平,延伸产业链,增加产业关联度,尽量弥补现有产业链的短缺行业及产品。如西柳服装市场不只打造成集棉花种植、纺织印染、服装设备制造、服装加工、服装配饰以及辅料生产、服装销售等环节的产业链集群,也要注重服装研究、品牌设计、市场调研等环节,促使服装品牌升级,打造高端品牌,引领潮流,大力开展如国际服装节等服装展示推广活动,进行服装展示、品牌宣传,采用T台表演等方式,扩大宣传,增强西柳服装在全国的影响,做专、做精,同时利用好网络平台统一经营、合作,增大产业链条的长度和强度,为相关产业制造发展机会,把握机遇,探究国际化模式,做深、做透。三是根据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支持重点,引进项目,以好项目、大项目为牵动,积极吸引投资大、带动力强的大企业落户园区,带来一条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依托园区主导产业,开展产业融合,促进同质产业在空间布局上,进一步合理有序,以利于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使园区全面实现主导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传统产业高新化,增强竞争力,充分发挥海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示范作用。

 

(签发人:陈涛 核稿人:金辉 撰稿人:付钰)

 

附件
相关文档
辽宁省鞍山市统计局